牛羊成群结队,搬迁的道路上牧歌飘扬,一条迁徙的长龙在木里山脉缓缓游行,最终一顶顶白帐篷如繁星般散落在辽阔的木里草原。在千万顶白帐篷中,有一顶藏蓝打底,印有“警察”标志的帐篷,帐篷前一面五星红旗迎着微风缓缓飘扬,门口挂着一张“木里警务室”的牌子,这就是刚察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的夏季木里“移动警务室”,它跟随牧民大迁徙的足迹来到木里大草原深处。
木里草原距刚察县城有59公里,但这公里数根本无法体现出县城到木里草原的颠簸坎坷和遥远艰辛,只有亲自走过那崎岖不平的山路和断桥断路的砂石路,经历过泥潭里车辆四轮打滑弄得满脸满身的泥巴,才能体会到“59公里”和240分钟的艰难险阻,才能深刻了解牧民群众从木里到县城往返的一路艰辛。
木里移动警务室的民警,秉承和坚持着“做好群众身边人,干好群众身边事”的工作理念,用一抹藏蓝打通木里草原深处为民办实事的“59公里”路,切实解决木里草原上群众求助、报警、办事难的问题,让移动警务室发挥万能作用,这也是城关派出所坚持设立移动警务室的初衷和目标。
【资料图】
“我们的移动警务室设立以来被牧民群众赋予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万能移动帐篷警务室’。” 木里移动警务室辅警冯方斌笑着说。
集治安巡逻、户籍服务、应急救援、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职能于一体的移动警务室,不但填补了偏远地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短板,又解决了广大牧民群众报警求助的困境。
城关派出所所长索南山智说:“移动警务室作为派出所夏季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积极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经过培训和日常实践的带动,民辅警、村社警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也逐渐提升。“平日里,一般的邻里纠纷、草场纠纷、感情纠纷等问题,只要走进移动警务室就能得以解决。” 木里移动警务室民警吉加说。
冯方斌开玩笑道:“移动警务室俨然成了一名‘说客’,但不是说服谁投降,而是说服大家握手言和。”
移动警务室设立以来,积极入户排查化解家庭、邻里纠纷,婚姻等各类矛盾纠纷工作,以实际行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今年的木里大草原雨季降雨量比较大,本就需要翻山越岭,崎岖不平的山路,一下雨就变得更加难走,移动警务室的民辅警们一看到群众深陷泥潭的车辆就披上雨衣发动车辆赶过去合力拉出陷入泥潭的车辆,虽然车轮打滑溅了满身的泥巴,但是看到群众的笑容,他们满身的疲惫随之消散。
暴雨过后,他们又立马开展水域巡逻工作。巡防过程中对生活在水域周边的牧民群众开展思想工作,劝导大家及时搬离危险区域,做好汛期安全防护措施。与此同时,及时向所里上报道路交通情况及辖区大河涨幅情况,并利用村民群通知防汛期间的注意事项。
天晴的时候,移动警务室的民辅警们又“变身”剪羊毛高手。每当群众家里剪羊毛人手不够时,他们便主动帮忙。
作为移动警务室的民辅警,基层基础工作与日常法治宣传工作是他们的“基本功”。他们的公文包里一直放着入户登记表、矛盾纠纷排查登记表、外来人口信息登记表和各类法律宣传册,遇到赛马会等集会时,民辅警就会把牧民聚集在一起,结合辖区实际案例,在谈笑间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让群众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结束时给每位牧民都留一张警民联系卡,便于牧民求助时有“门路”。
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万能移动警务室”也并不万能,是不怕艰苦的警务工作人员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收获了周边牧民的信任。
标签:

